南网边缘网关转发协议¶
云端配置(cep_bianyuan)¶
获取设备证书¶
接入之前先向我司提供网关编号,我司会提供该网关对应的证书:xxx.cer.pem,该证书需要发送给边缘集群。
新建通道¶
新建一个转发通道,协议选择南网边缘网关转发协议,主参数中,IP地址不用配置。端口号按实际填写,一般保持默认即可;
交互频率在本协议不生效,数据上送周期是由边缘集群订阅时决定。
规约参数中网关名称,网关ID要配置成向边缘集群提交的边缘网关信息表中对应的边缘网关名称和边缘网关系统标识。
更多参数见规约特征配置;
新建设备¶
该转发协议暂不支持不新建转发设备与转发测点,必须创建转发测点;
-
新建了转发设备
新增一个转发设备,设备信息如下图所示进行配置;
设备名称:按边缘集群分配的端设备全局统一标识id进行配置。
设备描述:按照电站名称+设备类型配置。
设备通信地址:厂家缩写_设备型号_J_模型版本号。当转发设备种测点信息发生变化时,要把版本号递增下。
设备公共地址:逻辑设备实例号。这个实例号是同一种逻辑设备下进行编号。如5个逆变器,实例号从1到5;1个并网柜,实例号就是1.
兼容平台:选南网云边平台。
设备类型:按照实际设备类型进行选择。
保留0:LN类型。同一种设备要配置成一样。如逆变器:SlrInvMMXU,汇集线配置:SirLinMMXU,并网点:SiBrkMMXU.
保留1: LD类型。按照功能类型进行配置,如保护LD:PORT,测量LD:MEAS
提示
转发设备必须按照实际设备的物理关系进行创建。如有5台逆变器,就要创建5个逆变器转发设备。如果这5台逆变器的LN类型配置是一样的,那么5个转发设备种测点的内容必须一样(LN一样就表示他们是同一种逆变器)。 LD类型和LN类型,按照同一个种类型配置一样就行了,集群似乎并没有对命名规则进行校验。
新建测点¶
在刚刚新建的转发设备下,按照设备添加所对应的测点,然后在测点地址上配置该测点对应的对象名称,功能码按照测点类型配置。
测点的对象名称可以按照:《第2部分第1篇:边缘网关即插即用模型-云边融合智能调度运行平台体系化技术标准》来进行配置。也可以自定义如:YC1,YC2这样.
提示
每一个转发设备都必须配置至少一个累加量MV,否则边缘集群可能在招读数据会有问题。如果实际设备没有的话,就做一个计算点上送吧。
本地配置(cep_bianyuan)¶
获取设备证书¶
接入之前先向我司提供网关编号,我司会提供该网关对应的证书:xxx.cer.pem,该证书需要发送给边缘集群。
新建通道¶
新建一个转发通道,协议选择南网边缘网关转发协议,主参数中,IP地址不用配置。端口号按实际填写,一般保持默认即可;
交互频率在本协议不生效,数据上送周期是由边缘集群订阅时决定。
规约参数中网关名称,网关ID要配置成向边缘集群提交的边缘网关信息表中对应的边缘网关名称和边缘网关系统标识。
更多参数见规约特征配置;
新建设备¶
该转发协议暂不支持不新建转发设备与转发测点,必须创建转发测点;
-
新建了转发设备
新增一个转发设备,设备信息如下图所示进行配置;
设备名称:按边缘集群分配的端设备全局统一标识id进行配置。
设备描述:按照电站名称+设备类型配置。
设备通信地址:厂家缩写_设备型号_J_模型版本号。当转发设备种测点信息发生变化时,要把版本号递增下。
设备公共地址:逻辑设备实例号。这个实例号是同一种逻辑设备下进行编号。如5个逆变器,实例号从1到5;1个并网柜,实例号就是1.
兼容平台:选南网云边平台。
设备类型:按照实际设备类型进行选择。
保留0:LN类型。同一种设备要配置成一样。如逆变器:SlrInvMMXU,汇集线配置:SirLinMMXU,并网点:SiBrkMMXU.
保留1: LD类型。按照功能类型进行配置,如保护LD:PORT,测量LD:MEAS
提示
转发设备必须按照实际设备的物理关系进行创建。如有5台逆变器,就要创建5个逆变器转发设备。如果这5台逆变器的LN类型配置是一样的,那么5个转发设备种测点的内容必须一样(LN一样就表示他们是同一种逆变器)。 LD类型和LN类型,按照同一个种类型配置一样就行了,集群似乎并没有对命名规则进行校验。
新建测点¶
在刚刚新建的转发设备下,按照设备添加所对应的测点,然后在测点地址上配置该测点对应的对象名称,功能码按照测点类型配置。
测点的对象名称可以按照:《第2部分第1篇:边缘网关即插即用模型-云边融合智能调度运行平台体系化技术标准》来进行配置。也可以自定义如:YC1,YC2这样.
提示
每一个转发设备都必须配置至少一个累加量MV,否则边缘集群可能在招读数据会有问题。如果实际设备没有的话,就做一个计算点上送吧。